- 更新时间:2013-05-30 文章来源:易从网 文章作者:易从字画网 点击: 10980 次
-
生平传略
丰子恺(1898.11.9-1975.9.15)原名丰润,又名丰仁,丰子恺浙江桐乡石门镇人,名仁,又名婴行。丰子恺我国现代著名画家、文学家、美术和音乐教育家,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。解放后曾任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、美协上海分会主席、上海画院院长、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。丰子恺被国际友人誉为“现代最像艺术家的艺术” 。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,深受人们的喜爱。他的作品内涵深刻,耐人寻味。
丰子恺先生是现代漫画家、翻译家、文学家、美术音乐教育家,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人 (今桐乡石门镇)。1914 年丰子恺考入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,曾受业于李叔同(弘一法师),后游学于日本。丰子恺在东京学习绘画和音乐时,受到了画家竹久梦二画风影响。回国后开始以漫画描绘故事意境、儿童生活等。丰先生博学多能,除了漫画、散文、翻译,还在美术音乐理论、书法及艺术教育等诸方面均取得突出成就。有<<子恺漫画>>,<<缘缘堂随笔>>等众多作品行世。
自幼爱好美术,1914年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,从李叔同学习绘画和音乐。1918年秋,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,对他的思想影响甚大。1917年与同学组织桐荫画会。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,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,并任图画教师。1921年东渡日本短期考察,学习绘画、音乐和外语。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辉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,与朱自清、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。回国后从事美术、音乐教学,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、上海大学、复旦大学、浙江大学美术教授。同时进行绘画、文学创作和文学、艺术方面的编译工作。1924年,与友人创办立达学园。抗战期间,辗转于西南各地,在一些大专院校执教。文艺刊物《我们的七月》4月号首次发表了他的画作《人散后,一钩新月天如水》。其后,丰子恺的画在《文学周报》上陆续发表,并冠以“漫画”的题头。自此才开始有“漫画”这一名称。1925年成立立达学会,参加者有茅盾、陈望道、叶圣陶、郑振锋、胡愈之等人。1926年,任教职于上海艺术大学。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。1931年,他的第一本散文集《缘缘堂随笔》由开明书店出版。七七事变后,率全家逃难。1937年编成《漫画日本侵华史》出版。1939年任浙江大学讲师、副教授。1942年任重庆国立艺专教授兼教务主任。1943年起结束教学生涯,专门从事绘画和写作。陆续译著出版《音乐的常识》、《音乐入门》、《近世十大音乐家》、《孩子们的音乐》等面向中小学生和普通音乐爱好者的通俗读物,为现代音乐知识的普及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。1946年返上海。出版画册《子恺漫画选》。1952年后历任上海文史馆馆员、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、上海市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、上海市文联副主席、全国政协委员等职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画院院长、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,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。工绘画、书法,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。
丰子恺,是现代受人景仰的漫画家,散文家。他的绘画,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:雍容恬静,其漫画更是脍炙人口。丰先生作品流传极广,失散也很多,就是结集出版的五十余种画册也大多绝迹于市场,给读者带来极大遗憾。在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中,漫画恐怕是最为著名的了。往往是寥寥几笔,就勾画出一个意境,比如《人散后,一钩新月天如水》,几个茶杯,一卷帘栊,便是十分心情。丰先生的许多漫画,都是以儿童作为题材的,例如《阿宝赤膊》,《你给我削瓜,我给你打扇》和《会议》。读丰先生的儿童漫画,让我们这些所谓的成人都觉得惭愧。什么时候,我们这个世界,能少一些欺诈,少一些执着,多一些自然,多一些淡泊。
丰子恺的散文,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。主要作品有《缘缘堂随笔》《缘缘堂再笔》《随笔二十篇》《甘美的回忆》《艺术趣味》《率真集》等。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,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,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。
丰子恺小传 丰华瞻(子)
父亲于一八九八年(清光绪二十四年)十一月九日生于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(今桐乡县石门镇)。祖上在石门镇开一家小染坊。祖父名丰璜(字斛泉),长于诗文,于一九零二年乡试时中「举人」。父亲是祖父的第七个孩子,是长子;父亲的姐弟大多夭折早亡。父亲八岁时,祖父就患肺病去世。父亲九岁时进私塾读书,十二岁入石门湾西溪小学。一九一四年他十六岁时,到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。浙江第一师范的教师李叔同先生(后出家,法号「弘一法师」)教他图画、音乐,发现他的才能,鼓励他向绘画方面发展。李先生不但精于图画、音乐,也擅长戏剧、文学、书法,对父亲的一生有很大的影响。
一九一九年父亲毕业于浙江第一师范后,在上海专科师范任教。一九二一年初赴日本留学。在东京参加洋画研究会与音乐研究会。年底由日本返国。
一九二二年,父亲在浙江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任教。这时开始作漫画。有几幅画发表于《我们》杂志上。一九二四年父亲辞去春晖中学职到上海创办立达学园。一九二五年父亲的漫画在郑振铎主编的《文学周报》上连续发表,称为〖子恺漫画〗。一九二五年十二月由文学周报社出版《子恺漫画》,内收画六十幅,这是父亲的第一本画集,也是的第一本漫画集。
从一九二六年到一九三七年间陆续出版的画集有《子恺画集》、《护生画集》、《学生漫画》、《儿童漫画》、《都会之音》、《云霓》、 《人间相》等。其中除描写诗词意境、儿童生活与学生生活的画外,有大量的画揭露旧社会的黑暗与劳动人民所受的苦难。同一时期中父亲出版了散文集《缘缘堂随笔》、《缘缘堂再笔》、《车厢社会》等,又出版了大量的音乐书与艺术理论书,如《音乐入书》、《中文名歌五十曲》、《近世十大音乐家》、《西洋画派十二讲》、《艺术趣味》、《艺术漫谈》等。
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。十一月,父亲率全家逃难。从故乡出发,经江西,到达湖南长沙。后迁广西桂林。一九三九年春,父亲受浙江大学之聘,到广西宜山浙大任教。后随浙大迁往贵州遵义。一九四二年秋,父亲到达四川重庆,任教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。一年后辞职,在家著述为生。
抗战期间父亲在西南各省出版的画集有《漫画阿Q正传》、《大树画册》、《客窗漫画》、《画中有诗》等。一九四一年在遵义绘成《子凯漫画全集》,至一九四五年十二月由开明书店在上海出版。《全集》共分六册,收画四百二十四幅。
一九四五年抗战结束,次年父亲回到杭州。一九四六至四八年住在杭州期间出版的画集有《又生画集》与彩色版《子恺漫画选》等。
建国后父亲一直住在上海。任上海市人民代表与政协委员,又任全国政协委员。任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、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、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、上海市文学艺术家联合会副主席。一九六零年任上海画院院长。大部分时间在家著述。
建国以后父亲主要从事翻译俄文与日文的文学作品。译有《猎人笔记》、《夏目漱石选集》、《源氏物语》等。画集方面出版的有《绘画鲁迅小说》、《子恺漫画选》(一九五五年)、《丰子恺儿童漫选》英文本与印尼文本(一九五六年)、彩色的《丰子恺画集》(一 九六三年)。
父亲一生著作丰富,共有一百五十多种。他在绘画、文学、音乐、书法、艺术理论与翻译等各方面都作出了贡献。他在国内外都有较大的影响。
十年浩劫期间,父亲被林彪、‘四人帮’加上莫须有罪名,遭到残酷迫害,身心备受摧残。一九七零年初他患重病,卧病半年。病愈后,他不顾林彪、‘四人帮’的迫害,仍坚持作画,并从事翻译。但由于长期受折磨,患了肺癌。一九七五年九月十五日,父亲在阴霾蔽日的情况下含恨长逝。
一九七九年六月二十八日,在上海龙华公墓大厅举行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。上海市领导同志在骨灰安放仪式悼词中指出:父亲痛恨旧社会的反动统治,用美术创作来表示他的正义感和斗争精神;建国后他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忘我地进行劳动,热情歌颂了共产党,歌颂了社会主义。宣读了中共上海市委为父亲彻底平反的决定。
丰子恺(1898.11.9-1975.9.15)原名丰润,又名丰仁,浙江桐乡石门镇人,名仁,又名婴行。我国现代著名画家、文学家、美术和音乐教育家,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。解放后曾任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、美协上海分会主席、上海画院院长、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。被国际友人誉为“现代最像艺术家的艺术” 。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,深受人们的喜爱。他的作品内涵深刻,耐人寻味。
丰子恺先生是现代漫画家、翻译家、文学家、美术音乐教育家,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人 (今桐乡石门镇)。1914 年考入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,曾受业于李叔同(弘一法师),后游学于日本。在东京学习绘画和音乐时,受到了画家竹久梦二画风影响。回国后开始以漫画描绘故事意境、儿童生活等。丰先生博学多能,除了漫画、散文、翻译,还在美术音乐理论、书法及艺术教育等诸方面均取得突出成就。有<<子恺漫画>>,<<缘缘堂随笔>>等众多作品行世。
自幼爱好美术,1914年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,从李叔同学习绘画和音乐。1918年秋,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,对他的思想影响甚大。1917年与同学组织桐荫画会。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,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,并任图画教师。1921年东渡日本短期考察,学习绘画、音乐和外语。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辉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,与朱自清、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。回国后从事美术、音乐教学,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、上海大学、复旦大学、浙江大学美术教授。同时进行绘画、文学创作和文学、艺术方面的编译工作。1924年,与友人创办立达学园。抗战期间,辗转于西南各地,在一些大专院校执教。文艺刊物《我们的七月》4月号首次发表了他的画作《人散后,一钩新月天如水》。其后,他的画在《文学周报》上陆续发表,并冠以“漫画”的题头。自此才开始有“漫画”这一名称。1925年成立立达学会,参加者有茅盾、陈望道、叶圣陶、郑振锋、胡愈之等人。1926年,任教职于上海艺术大学。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。1931年,他的第一本散文集《缘缘堂随笔》由开明书店出版。七七事变后,率全家逃难。1937年编成《漫画日本侵华史》出版。1939年任浙江大学讲师、副教授。1942年任重庆国立艺专教授兼教务主任。1943年起结束教学生涯,专门从事绘画和写作。陆续译著出版《音乐的常识》、《音乐入门》、《近世十大音乐家》、《孩子们的音乐》等面向中小学生和普通音乐爱好者的通俗读物,为现代音乐知识的普及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。1946年返上海。出版画册《子恺漫画选》。1952年后历任上海文史馆馆员、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、上海市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、上海市文联副主席、全国政协委员等职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画院院长、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,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。工绘画、书法,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。
丰子恺,是现代受人景仰的漫画家,散文家。他的绘画,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:雍容恬静,其漫画更是脍炙人口。丰先生作品流传极广,失散也很多,就是结集出版的五十余种画册也大多绝迹于市场,给读者带来极大遗憾。在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中,漫画恐怕是最为著名的了。往往是寥寥几笔,就勾画出一个意境,比如《人散后,一钩新月天如水》,几个茶杯,一卷帘栊,便是十分心情。丰先生的许多漫画,都是以儿童作为题材的,例如《阿宝赤膊》,《你给我削瓜,我给你打扇》和《会议》。读丰先生的儿童漫画,让我们这些所谓的成人都觉得惭愧。什么时候,我们这个世界,能少一些欺诈,少一些执着,多一些自然,多一些淡泊。
丰子恺的散文,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。主要作品有《缘缘堂随笔》《缘缘堂再笔》《随笔二十篇》《甘美的回忆》《艺术趣味》《率真集》等。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,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,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。
丰子恺小传 丰华瞻(子)
父亲于一八九八年(清光绪二十四年)十一月九日生于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(今桐乡县石门镇)。祖上在石门镇开一家小染坊。祖父名丰璜(字斛泉),长于诗文,于一九零二年乡试时中「举人」。父亲是祖父的第七个孩子,是长子;父亲的姐弟大多夭折早亡。父亲八岁时,祖父就患肺病去世。父亲九岁时进私塾读书,十二岁入石门湾西溪小学。一九一四年他十六岁时,到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。浙江第一师范的教师李叔同先生(后出家,法号「弘一法师」)教他图画、音乐,发现他的才能,鼓励他向绘画方面发展。李先生不但精于图画、音乐,也擅长戏剧、文学、书法,对父亲的一生有很大的影响。
一九一九年父亲毕业于浙江第一师范后,在上海专科师范任教。一九二一年初赴日本留学。在东京参加洋画研究会与音乐研究会。年底由日本返国。
一九二二年,父亲在浙江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任教。这时开始作漫画。有几幅画发表于《我们》杂志上。一九二四年父亲辞去春晖中学职到上海创办立达学园。一九二五年父亲的漫画在郑振铎主编的《文学周报》上连续发表,称为〖子恺漫画〗。一九二五年十二月由文学周报社出版《子恺漫画》,内收画六十幅,这是父亲的第一本画集,也是的第一本漫画集。
从一九二六年到一九三七年间陆续出版的画集有《子恺画集》、《护生画集》、《学生漫画》、《儿童漫画》、《都会之音》、《云霓》、 《人间相》等。其中除描写诗词意境、儿童生活与学生生活的画外,有大量的画揭露旧社会的黑暗与劳动人民所受的苦难。同一时期中父亲出版了散文集《缘缘堂随笔》、《缘缘堂再笔》、《车厢社会》等,又出版了大量的音乐书与艺术理论书,如《音乐入书》、《中文名歌五十曲》、《近世十大音乐家》、《西洋画派十二讲》、《艺术趣味》、《艺术漫谈》等。
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。十一月,父亲率全家逃难。从故乡出发,经江西,到达湖南长沙。后迁广西桂林。一九三九年春,父亲受浙江大学之聘,到广西宜山浙大任教。后随浙大迁往贵州遵义。一九四二年秋,父亲到达四川重庆,任教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。一年后辞职,在家著述为生。
抗战期间父亲在西南各省出版的画集有《漫画阿Q正传》、《大树画册》、《客窗漫画》、《画中有诗》等。一九四一年在遵义绘成《子凯漫画全集》,至一九四五年十二月由开明书店在上海出版。《全集》共分六册,收画四百二十四幅。
一九四五年抗战结束,次年父亲回到杭州。一九四六至四八年住在杭州期间出版的画集有《又生画集》与彩色版《子恺漫画选》等。
建国后父亲一直住在上海。任上海市人民代表与政协委员,又任全国政协委员。任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、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、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、上海市文学艺术家联合会副主席。一九六零年任上海画院院长。大部分时间在家著述。
建国以后父亲主要从事翻译俄文与日文的文学作品。译有《猎人笔记》、《夏目漱石选集》、《源氏物语》等。画集方面出版的有《绘画鲁迅小说》、《子恺漫画选》(一九五五年)、《丰子恺儿童漫选》英文本与印尼文本(一九五六年)、彩色的《丰子恺画集》(一 九六三年)。
父亲一生著作丰富,共有一百五十多种。他在绘画、文学、音乐、书法、艺术理论与翻译等各方面都作出了贡献。他在国内外都有较大的影响。
十年浩劫期间,父亲被林彪、‘四人帮’加上莫须有罪名,遭到残酷迫害,身心备受摧残。一九七零年初他患重病,卧病半年。病愈后,他不顾林彪、‘四人帮’的迫害,仍坚持作画,并从事翻译。但由于长期受折磨,患了肺癌。一九七五年九月十五日,父亲在阴霾蔽日的情况下含恨长逝。
一九七九年六月二十八日,在上海龙华公墓大厅举行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。上海市领导同志在骨灰安放仪式悼词中指出:父亲痛恨旧社会的反动统治,用美术创作来表示他的正义感和斗争精神;建国后他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忘我地进行劳动,热情歌颂了共产党,歌颂了社会主义。宣读了中共上海市委为父亲彻底平反的决定。
艺术特色
丰子恺的漫画艺术:
丰子恺的艺术生涯是从漫画创作开始的。1922年,他在白马湖春晖中学的"小杨柳屋"开始了他的漫画创作。1924年,《我们的七月》公开发表了第一幅漫画;1925年,他的第一本漫画集问世。
"子恺漫画"自诞生起,即以其强烈的艺术魅力震撼读者心灵。朱自清称它是"带核儿的小诗",俞平伯则认为:"子恺漫画"如"一片片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"。时隔70余年,今天的广大读者仍深爱丰子恺的漫画。各种版本的丰子恺漫画集不断问世。丰子恺漫画及有关丰子恺漫画的文学,时时见诸国内外报端。
“子恺漫画”所以能受到不同时期读者的广泛欢迎和喜爱,究其原因,主要有这样几点:
首先,"子恺漫画"具有典型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,深深植根于民族的文化土壤。
“子恺漫画”除早期少数钢笔写生画(如《春昼》、《卖花女》)外,均以毛笔绘成。毛笔为传统的书画工具。漫画家不少,但熟练运用毛笔作画的又有几人?向有书画同源论,即谓书法于作画同样须运用线条。线条一物,实为特有的表现手段。
丰子恺对绘画中的"线",曾有深到的见解:线的雄辩--线是画术上所特有的利器。后期印象派以前的西洋画可说向来没有线,有之,那是"形的界限",不是独立的线。按照科学的道理,严格的线原本并不存在,无论一根头发,也必有阔度,也须用面积表出。试看西方印象派的画,果然只见块,不见线。
“子恺漫画”多系单线白描,即所谓"无凹凸"的重"线"的艺术。丰子恺认为,线并非物象说明的手段,应是画家感情的象征、画家感情波动的记录。他甚至认为,线是"可以最痛快最自由地造出梦幻的世界"的工具。
“子恺漫画”无疑最忠实、最生动地实践了丰子恺关于"线"的理论。试看《指冷玉笙寒》、《翠拂行人首》、《燕归人未归》等画幅,丰子恺凭借手中的一管笔,既勾勒着事物的具象,又"最痛快最自由地造出梦幻的世界"。
那优美的"荇菜"般题款,乃至"TK"的署名和"缘缘堂画笺的边款,无不成为画家营造出的"梦幻的世界的组成要素,即便那歪斜的边框,也透出神妙的鲜活的艺术气息,虽是画幅内容的界定,却又并未障碍读者的审美空间。老百姓常用的毛笔,一经丰子恺先生运用,有时看起来是漫不经心的挥洒,便出现活脱脱的艺术奇迹,其所表现的内容及艺术形式,相依相容,构成统一的、神气的"梦幻的世界"的美。
"子恺漫画"注重写神气,讲求"气韵生动",这与西洋画注重写实形,形成截然不同的风格。他认为"到了六朝,发始脱却羁绊,发生以美为美的审美的风尚"。他非常推崇王维的"画中有诗"。这些,实际上正是他的一种美学追求。
丰子恺漫画不以直接社会功利为创作目的,而以题材的"小中见大",是否有内涵,是否有诗意作为审美尺度。
近乎传统国画的抒情漫画
他的漫画流行很广,都是人们日常生活情景,都有普遍人情世故的含义和动人的情趣,小学生看得懂,大人看了也感动。他画过许多孩子们的活动,看来平常,却引起人的回忆,感受画家的爱心和深情。他的画好像和常见的世相写生画差不多,然而画里有话,这正是漫画动人的艺术特色。比如画的是两个孩子看拉着乘客的洋车(人力车)。这种景象很平常,人人得见。看那标题是:“两家的父亲”——这不就是画里有话,引人慨叹的吗?画两个孩子围着一个卖零食的小商贩,这也是常见的事,看标题:“去年的先生”,能不引人深思吗?有一幅画的是先生上课对学生拉胡琴,标题:《音乐课》或《村学校的音乐课》,不知别人看了有何感受,我是一看就乐了的。有一幅画的不过是两人在茶馆里喝茶,一个堂倌提着水壶来沏水,标题“茶店一角”。简直就是幅写生画。再看柱子上贴着张纸,上面写的是“莫谈国事”。旧社会茶馆和饭馆里到处都是这样,谁能看不出画中含义呢?其中的讽刺性清楚得很,而画家却不动声色地以平凡的手法画出感人至深的图景。像这种画面多得很,如画两个妇女在一起洗衣,标题:“张家长,李家短”;画一讨饭的孩子坐在学校课堂窗外,标题:“二重饥荒”,都会引人意会。特别是那幅标题“最后的吻”,画的是一位贫穷妇女正把她的婴儿放进“接婴处”的抽屉更使人感动。
有的画如同古诗句的插图,也很平常。一幅画的是一个女青年倚地柳树上,只画背影,标题“月上柳梢头”。但看了使人想起欧阳修词《元夕》中“月上柳梢头”下面一句“人约黄昏后”。看他画的《红了樱桃,绿了芭蕉》会使读过蒋捷那首《舟过吴江》词的人想到“何日归家洗客袍”和“时光容易把人抛”的含义。另一幅画着三个剃光头的人在桌旁,蹲坐吃喝,题为“话桑麻”,一看便知画的是农民生活情趣,从标题会看到孟浩然诗《过故人庄》是“把酒话桑麻”的意境。
丰子恺漫画中的人,大都不画出脸上五官的表情,而是让看画的人自己推想,比如画的两幅《待车》,使人感觉候车人的脸上用不着画出表情,一想就自然勾画出来了。往年街上挑担的理发师,理发之后要给人挖耳朵的,这种景象现在可能看不到了。丰子恺画了出来,看两人的动作姿态就可笑,也是没画出人的五官表情的。他的画给人的印象是朴实无华而有引人回忆思索的艺术效果,这也是漫画的一个特色。有一幅是画着一个身穿大衣,戴眼镜手拄着拐杖的白须老人和旁边一个年轻女子,他们身前地上放有两件行李,标题:《夫妻》,谁看了都明白的。
画家用笔极简约,正如常言说的:“寥寥几笔就画出来了”,看来很容易画,也容易引人学着画,还真有学的,但至今没见学成的“丰子恺第二”,想是自愧不行,罢手了。这是为什么呢?
丰子恺先生阅世深,心怀仁厚,又富于文学修养和丹青技艺,感受既深,就会用笔表现出来。这是很重要的产生创作激情和动手作画的条件。除此之外,因为他画得多,引人瞩目,久而成为人所熟知的画风,有它特有的艺术动人之力。这种个人创作条件,硬学自然很难,也是一般人学不来的。从事文学艺术创作的人,开始总是学别人,然后才形成自己的风格。想学成为什么人的“第二”,那不是“有出息”的人的想法。
丰子恺漫画的特色可说是一种近乎传统国画的抒情漫画。古代文人画常借景抒怀,他是用漫画表现的。
有的研究者说,丰子恺“在新文学艺术史上是少见的”。同样,在漫画发展史上,子恺先生也是“少见的”。“子恺漫画”早已成为我国漫画界非常熟悉并载入史册的专用名词。1925年,正是由于“子恺漫画”名称出现在上海《文学周报》上,才正式开始统一使用“漫画”二字,作为一个画种的名称。子恺先生的名字同漫画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。
丰子恺是文人抒情漫画的开创者。你知道丰先生发表最早的漫画是哪一幅吗?就是那幅《人散后,一钩新月天如水》。那是1924年他的好友朱自清把画稿拿去,刊发在由朱自清和俞平伯合办的不定期文艺刊物《我们的七月》上。这幅画的题目取自谢无逸的词《千秋岁——咏夏景》,而描写的则是画家自己的感受。郑振铎先生看后赞叹不已:“实在的,子恺不惟复写那句古词的情调而已,直已把他化成一幅更足迷人的仙境图了。从那时起,我记下了‘子恺’的名字。”
按丰先生自己的说法,他的漫画创作约略可分为四个时期:第一是描写古诗句时代;第二是描写儿童相的时代;第三是描写社会相的时代;第四是描写自然相的时代。但又交互错综,不能判然划界。他的“古诗新画”如《人散后,一钩新月天如水》、《红了樱桃,绿了芭蕉》等,他的描写“儿童相”的如《瞻瞻底车——脚踏车》、《阿宝两只脚,凳子四只脚》等,他的描写“社会相”的如《最后的吻》、《劳动节特刊的读者不是劳动者》等,他的描写“自然相”的如《满山红叶女郎樵》、《大树根柢固,生机永不绝》等,无不充满诗情画意,看了令人回味无穷。诚如俞平伯先生所言,子恺漫画“一片片的落英,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”。朱自清先生也说:“一幅幅的漫画,就如一首首的小诗——带核儿的小诗。你将诗的世界东一鳞西一爪地揭露出来,我们这就像吃橄榄似的,老觉得那味儿。”
丰子恺的漫画艺术:
丰子恺的艺术生涯是从漫画创作开始的。1922年,他在白马湖春晖中学的"小杨柳屋"开始了他的漫画创作。1924年,《我们的七月》公开发表了第一幅漫画;1925年,他的第一本漫画集问世。
"子恺漫画"自诞生起,即以其强烈的艺术魅力震撼读者心灵。朱自清称它是"带核儿的小诗",俞平伯则认为:"子恺漫画"如"一片片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"。时隔70余年,今天的广大读者仍深爱丰子恺的漫画。各种版本的丰子恺漫画集不断问世。丰子恺漫画及有关丰子恺漫画的文学,时时见诸国内外报端。
“子恺漫画”所以能受到不同时期读者的广泛欢迎和喜爱,究其原因,主要有这样几点:
首先,"子恺漫画"具有典型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,深深植根于民族的文化土壤。
“子恺漫画”除早期少数钢笔写生画(如《春昼》、《卖花女》)外,均以毛笔绘成。毛笔为传统的书画工具。漫画家不少,但熟练运用毛笔作画的又有几人?向有书画同源论,即谓书法于作画同样须运用线条。线条一物,实为特有的表现手段。
丰子恺对绘画中的"线",曾有深到的见解:线的雄辩--线是画术上所特有的利器。后期印象派以前的西洋画可说向来没有线,有之,那是"形的界限",不是独立的线。按照科学的道理,严格的线原本并不存在,无论一根头发,也必有阔度,也须用面积表出。试看西方印象派的画,果然只见块,不见线。
“子恺漫画”多系单线白描,即所谓"无凹凸"的重"线"的艺术。丰子恺认为,线并非物象说明的手段,应是画家感情的象征、画家感情波动的记录。他甚至认为,线是"可以最痛快最自由地造出梦幻的世界"的工具。
“子恺漫画”无疑最忠实、最生动地实践了丰子恺关于"线"的理论。试看《指冷玉笙寒》、《翠拂行人首》、《燕归人未归》等画幅,丰子恺凭借手中的一管笔,既勾勒着事物的具象,又"最痛快最自由地造出梦幻的世界"。
那优美的"荇菜"般题款,乃至"TK"的署名和"缘缘堂画笺的边款,无不成为画家营造出的"梦幻的世界的组成要素,即便那歪斜的边框,也透出神妙的鲜活的艺术气息,虽是画幅内容的界定,却又并未障碍读者的审美空间。老百姓常用的毛笔,一经丰子恺先生运用,有时看起来是漫不经心的挥洒,便出现活脱脱的艺术奇迹,其所表现的内容及艺术形式,相依相容,构成统一的、神气的"梦幻的世界"的美。
"子恺漫画"注重写神气,讲求"气韵生动",这与西洋画注重写实形,形成截然不同的风格。他认为"到了六朝,发始脱却羁绊,发生以美为美的审美的风尚"。他非常推崇王维的"画中有诗"。这些,实际上正是他的一种美学追求。
丰子恺漫画不以直接社会功利为创作目的,而以题材的"小中见大",是否有内涵,是否有诗意作为审美尺度。
近乎传统国画的抒情漫画
他的漫画流行很广,都是人们日常生活情景,都有普遍人情世故的含义和动人的情趣,小学生看得懂,大人看了也感动。他画过许多孩子们的活动,看来平常,却引起人的回忆,感受画家的爱心和深情。他的画好像和常见的世相写生画差不多,然而画里有话,这正是漫画动人的艺术特色。比如画的是两个孩子看拉着乘客的洋车(人力车)。这种景象很平常,人人得见。看那标题是:“两家的父亲”——这不就是画里有话,引人慨叹的吗?画两个孩子围着一个卖零食的小商贩,这也是常见的事,看标题:“去年的先生”,能不引人深思吗?有一幅画的是先生上课对学生拉胡琴,标题:《音乐课》或《村学校的音乐课》,不知别人看了有何感受,我是一看就乐了的。有一幅画的不过是两人在茶馆里喝茶,一个堂倌提着水壶来沏水,标题“茶店一角”。简直就是幅写生画。再看柱子上贴着张纸,上面写的是“莫谈国事”。旧社会茶馆和饭馆里到处都是这样,谁能看不出画中含义呢?其中的讽刺性清楚得很,而画家却不动声色地以平凡的手法画出感人至深的图景。像这种画面多得很,如画两个妇女在一起洗衣,标题:“张家长,李家短”;画一讨饭的孩子坐在学校课堂窗外,标题:“二重饥荒”,都会引人意会。特别是那幅标题“最后的吻”,画的是一位贫穷妇女正把她的婴儿放进“接婴处”的抽屉更使人感动。
有的画如同古诗句的插图,也很平常。一幅画的是一个女青年倚地柳树上,只画背影,标题“月上柳梢头”。但看了使人想起欧阳修词《元夕》中“月上柳梢头”下面一句“人约黄昏后”。看他画的《红了樱桃,绿了芭蕉》会使读过蒋捷那首《舟过吴江》词的人想到“何日归家洗客袍”和“时光容易把人抛”的含义。另一幅画着三个剃光头的人在桌旁,蹲坐吃喝,题为“话桑麻”,一看便知画的是农民生活情趣,从标题会看到孟浩然诗《过故人庄》是“把酒话桑麻”的意境。
丰子恺漫画中的人,大都不画出脸上五官的表情,而是让看画的人自己推想,比如画的两幅《待车》,使人感觉候车人的脸上用不着画出表情,一想就自然勾画出来了。往年街上挑担的理发师,理发之后要给人挖耳朵的,这种景象现在可能看不到了。丰子恺画了出来,看两人的动作姿态就可笑,也是没画出人的五官表情的。他的画给人的印象是朴实无华而有引人回忆思索的艺术效果,这也是漫画的一个特色。有一幅是画着一个身穿大衣,戴眼镜手拄着拐杖的白须老人和旁边一个年轻女子,他们身前地上放有两件行李,标题:《夫妻》,谁看了都明白的。
画家用笔极简约,正如常言说的:“寥寥几笔就画出来了”,看来很容易画,也容易引人学着画,还真有学的,但至今没见学成的“丰子恺第二”,想是自愧不行,罢手了。这是为什么呢?
丰子恺先生阅世深,心怀仁厚,又富于文学修养和丹青技艺,感受既深,就会用笔表现出来。这是很重要的产生创作激情和动手作画的条件。除此之外,因为他画得多,引人瞩目,久而成为人所熟知的画风,有它特有的艺术动人之力。这种个人创作条件,硬学自然很难,也是一般人学不来的。从事文学艺术创作的人,开始总是学别人,然后才形成自己的风格。想学成为什么人的“第二”,那不是“有出息”的人的想法。
丰子恺漫画的特色可说是一种近乎传统国画的抒情漫画。古代文人画常借景抒怀,他是用漫画表现的。
有的研究者说,丰子恺“在新文学艺术史上是少见的”。同样,在漫画发展史上,子恺先生也是“少见的”。“子恺漫画”早已成为我国漫画界非常熟悉并载入史册的专用名词。1925年,正是由于“子恺漫画”名称出现在上海《文学周报》上,才正式开始统一使用“漫画”二字,作为一个画种的名称。子恺先生的名字同漫画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。
丰子恺是文人抒情漫画的开创者。你知道丰先生发表最早的漫画是哪一幅吗?就是那幅《人散后,一钩新月天如水》。那是1924年他的好友朱自清把画稿拿去,刊发在由朱自清和俞平伯合办的不定期文艺刊物《我们的七月》上。这幅画的题目取自谢无逸的词《千秋岁——咏夏景》,而描写的则是画家自己的感受。郑振铎先生看后赞叹不已:“实在的,子恺不惟复写那句古词的情调而已,直已把他化成一幅更足迷人的仙境图了。从那时起,我记下了‘子恺’的名字。”
按丰先生自己的说法,他的漫画创作约略可分为四个时期:第一是描写古诗句时代;第二是描写儿童相的时代;第三是描写社会相的时代;第四是描写自然相的时代。但又交互错综,不能判然划界。他的“古诗新画”如《人散后,一钩新月天如水》、《红了樱桃,绿了芭蕉》等,他的描写“儿童相”的如《瞻瞻底车——脚踏车》、《阿宝两只脚,凳子四只脚》等,他的描写“社会相”的如《最后的吻》、《劳动节特刊的读者不是劳动者》等,他的描写“自然相”的如《满山红叶女郎樵》、《大树根柢固,生机永不绝》等,无不充满诗情画意,看了令人回味无穷。诚如俞平伯先生所言,子恺漫画“一片片的落英,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”。朱自清先生也说:“一幅幅的漫画,就如一首首的小诗——带核儿的小诗。你将诗的世界东一鳞西一爪地揭露出来,我们这就像吃橄榄似的,老觉得那味儿。”
- 上一篇:黄冑 下一篇:关良
丰子恺
猜你喜欢
-
- 中美协画家张林荣小品画斗方国画山水《穷款》
- ¥3,500¥7,700
-
- 书房挂画 蓝健康老师新品花鸟画《双鱼图》连年有余、好事成双
- ¥6,000¥13,200
-
- 中美协会员曹小钦人物画《天地悠悠》
- ¥4,200¥9,240
-
- 书法家协会会员万富永书法《东坡戏书吴江三贤画像》
- ¥3,300¥7,260
-
- 客厅装饰画 吴逊忠四字书法《厚德积福》
- ¥2,300¥5,060
-
- 书法家协会理事金运昌书法作品《清露》
- ¥8,500¥18,700
-
- 家居装饰画 实力画家郭执铨《孤山春早》
- ¥8,900¥19,580
-
- 实力派女画家丁珂六尺横幅孔雀紫藤图《紫气东来》
- ¥3,800¥8,360
-
- 观山八尺横幅诗词书法《诫子书》国学大师南怀瑾最推崇的“千古家训”
- ¥11,500¥25,300
-
- 排除万难 走向成功 观山书法《水调歌头·重上井冈山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
- ¥11,500¥25,300
-
- 工笔生肖图 王文强四尺竖幅动物画 鸡《竹报平安大吉大利》
- ¥4,000¥8,800
-
- 国宾礼书法家观山书法《积玉堆金》高居宝地财兴旺 福照家门进斗金
- ¥4,000¥8,800
张北云的字画是不是真的,是不是孤品?升值空间大吗?
易从回复:你好,易从网上所售张北云老师作品均为本人手绘真迹,每幅作品仅此一幅。张北云老师是美术家协会会员,97画坛百杰画家。作品的升值空间很大。如需要可以在线咨询我们的易从网客服。
投资字画确实是一个好项目,我关注很久了,拍卖会上偶然间也见过这位石开老师的作品,好像是名字《天耀如意锦》的作品,感觉非常不错,原来你们这里就有卖啊,作品真不真?
易从回复:确实,现在字画正处在一个蓬勃的发展期,之前各大新闻都曾报道过名家字画拍卖出天价,这正是字画的实力展现,而石开老师正是我们易从网签约画家,签订授权证书,作品保证手绘真迹,我们网站也严格把关,所有售卖作品均为手绘名家真迹,这点您大可以放心,当然还有作品证书,画家和作品合影都是可以提供的。
参加过一次齐白石作品的拍卖会,竞拍者超多,齐白石后人的画,后期升值潜力也不容小觑!
易从回复:非常认同您的观点。在艺术品市场,齐派作品的拍卖和成交非常活跃,一直处于不断攀升的通道之中,多年来一直是书画拍卖的“领头羊”,深受收藏爱好者的热宠,在业内被誉为“艺术品中的软黄金”。
朴喆女士在齐白石老人的影响下,在齐西来先生精心指导和帮助下,专攻齐门艺术,对齐派绘画颇有心得。近年来,朴喆的画受到画界的一致认可和好评,她的作品被中 南 海、钓鱼台、天安门城楼、人大会堂以及各社会团体、收藏家、企业家、书画爱好者争相收藏。
想送朋友一幅万富永的字,附带有收藏证书?
易从回复:您好,两者都有的。万富永老师不仅是中书协会员,还是易经吉祥风水书法家。在家庭、办公、经商之地,挂一幅适合自身的风水书法,可补全本人五行;根据馈赠对象的生辰八字定制书法礼品,受礼者定然会爱不释手;若能收藏一幅名家风水书法,不仅可经常赏玩,愉悦身心,怡情养性,还可以让好风水时刻环绕,一生顺风顺水,同时还能享受升值的乐趣!
吴大恺老师是去欧洲旅行了吗?表示很喜欢老师的山水画,有艺术功底,堪称清流!
易从回复:亲。。。吴大恺老师是参加“欧洲行”一路一带艺术交流会了,这个行程估计是三个月的,不是去旅行了,吴大恺先生的山水画坚持走临摹传统与创新笔墨相结合的道路,与老子提倡的“致虚极、守静笃“相吻合,外媒评价吴大恺是二十一世纪最有收藏潜力的山水画黑马画家!